看着屏幕,我仿佛回到了自己的学生时代。那些与同学们一起参加集体活动、高唱红歌的日子,成为了我青春岁月里不可磨灭的底色。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过去的记忆与现在的感动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共鸣。
这泪水,是骄傲的。八十年风雨征程,我们的民族从饱经沧桑到迈向复兴,让这场阅兵显得意义非凡,她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征程的首次阅兵,也是人民军队奋进建军百年的崭新亮相。这条路,我们走的太不容易,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众志成城筑就了民族复兴的基石。正如现场讲解员所说:“长城,是中国的脊梁。”中国人民永远不畏强敌,八十年前我们以小米加步枪取得胜利,今日更有大国重器铸就坚实底气。
“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如是说。这让我想起半个月前,与八十一集团军某旅“长城中队”第八十三代官兵们的会面。指导员黄心宇骄傲地给我讲着连史:“……这面荣誉战旗几天后就会第三次走上阅兵式。”从那一刻起,我对九三阅兵式又多了一层期待。我们在赤城县雕鹗镇前孤山村待了许久,这是他们此番来开展纪念活动的主要目的,这里是晋察冀军区平北军分区四十团的发源地,从这里,这支英雄的部队走向了全国各地,并走向了未来。黄指导员军校毕业,多才多艺,人精瘦、黝黑,说话掷地有声。从他身上,我不仅看到了这支部队的传承,也看到了新时代中国军人的风貌。
抗日战争时期,他们的前辈曾深入敌后,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历尽千辛万苦成功开辟了根据地。打鬼子,杀汉奸,除恶霸,反清剿,拔据点……因为创造了华北抗战史上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被晋察冀军区授予了“长城中队”荣誉称号,徐向前元帅在奖旗上亲笔题词。进入新时代,他们继续发挥“敢啃硬骨头,敢闯最前沿,敢打最恶仗”的连魂精神,赓续文精武强的红色基因,完成战备施工、生产建设等任务的同时,在文化沃土也激荡磅礴战力。以文育人,以文化人,被北京军区授予“文化活动先锋连”荣誉称号。说到未来,黄指导员也是一脸骄傲,他说目前连队正向着无人作战“高地”发起冲锋,探索打造“两车四平台”无人作战系统,研究多元协同战术打法。
在第二天赤城县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上,“民族魂”纪念碑广场上的他慷慨陈词:“……海陀精神不是泛黄的历史,而是融入血脉的基因。平北抗战的硝烟虽然已经散去,但‘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根本问题始终是我们必须回答好的忠诚考题。”“今天的我们虽不再面对日寇的刺刀,但强敌环伺的挑战从未消失,铸剑为犁的时代远未到来。‘能战方能止战’的真理越发清晰。作为平北抗战精神的传承者,我们必须以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冲锋姿态打好新时代的胜仗。”讲到这里,广场上空忽然浓云密布,让人不禁想起风雨如晦的战争年代,台下坐着的除了部队官兵,还有老革命的后代。在讲话的最后,黄心宇庄严承诺:“老兵前辈们,当年你们用大刀长矛守护国土,今天我们用大国重器捍卫和平。烈士家属们,你们的亲人用生命换来了山河无恙,今天我们用忠诚续写盛世华章。请前辈们放心,请祖国和人民放心,我们定当以时刻准备战斗的冲锋姿态,守护每一寸国土,在新时代强军征程上砥砺前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不懈奋斗……”说完,他向台下庄严敬礼,曾威将军女儿欣慰鼓掌,悄悄拭去眼角的泪水,我举起手机捕捉下这样感人一幕。我知道那一刻,她一定从黄指导员身上看到了父亲曾经飒爽的身姿,而这泪水,也同我今天观看阅兵式一样,是幸福的,因为我们看到的都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记忆拉回,此刻在国家检察官学院河北分院教学行政楼报告厅大屏幕上战旗方队正走过天安门广场,我一眼就看到了她——“长城中队”!这面旗帜承载的不只是八十年前那场发生在长城脚下的光辉战役,更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精神。“长城”,就是我们的“民族魂”!
旗帜,是方向、是指引,更是追随、是践行。身为检察干警,我始终以检徽为荣,这枚徽章上有一道长城纹样,而我们就是法治社会的“钢铁长城”。近年来,我们以“源·致远”品牌为引领,将红色基因持续转化为法治实践:镇安堡下,让危墙披上钢骨脊梁;烈士陵园,让散葬忠魂终归故乡;法治课上,让红色故事不息传唱……从“长城中队”到“检察长城”,变的是一代代守卫者的身份,不变的是那句刻在海陀儿女心里的誓言:“吾辈在此,山河无恙。”
作者系赤城县人民检察院政治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