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政协

共同关注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2025-11-05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山东省政协:汇聚文脉永续的“齐鲁共识”

“建议在规划中设置‘活化利用专章’,分类制定利用指引,推动文化遗产与旅游、教育、创意产业等深度融合;同时,还需通过机制创新打破部门协同不足、区域联动不畅的现实困境,构建‘大保护’格局。”

近日,山东省政协“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协商会上,省政协常委郝宪印建议,打通机制“中梗阻”,积极推广“文物守护人”“非遗合作人”等制度,吸引社会资本以产业化形式打造“文化遗产﹢”特色品牌。

现场除了省政协委员,还有智库专家、基层代表,大家围绕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省委宣传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文化和旅游厅负责人互动交流。

“建立省级文化遗产大数据中心,让全省数据‘一网汇聚、全域可视’;建设山东省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建立‘遗产元素资源库’,打造动态监测网络……”省古建筑保护研究院院长孟令谦委员提供了“数字化思路”。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同海回应,“我们会统筹协调,建强专项机制,建好用好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还会开发数据库和数智模型,提升管理利用水平。”

“我们已出台4个政策文件,开展文物普查,建了卫星遥感监测中心和‘文物山东’云展馆。”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省文物局局长喻剑南说,接下来会构建“大保护”体系,推进文物与旅游融合,强化修缮全流程管理。

“能否建立省级非遗保护与活化专项基金,加强对传承人补助、项目研发与传播推广的经费支持?能否建立非遗集聚中心,在人流量大的街区、景区建立非遗传习所、展示体验中心或非遗工坊?”济南皮影戏第五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娟提出了问题。

“我们正探索设立省级非遗活化专项基金,给传承人和项目兜底。集聚中心也安排上了,计划在热门街区景区搞非遗传习所、工坊,并推出非遗街区建设指南,让皮影这样的非遗项目一起火起来。”喻剑南说。

“在济南东部分布着6处国家级和省级大遗址,其中5处是“目前最好的足彩app:十大考古新发现”,这在目前最好的足彩app:都是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资源。”济南市章丘区政协主席李宝燕以章丘城子崖遗址为例建议:将龙山文化保护传承纳入省“十五五”规划,筹建“龙山文化博物馆”;依托济南东部遗址群建“龙山文化大走廊”,加快城子崖“一园四馆”修缮完善;筹备“龙山文化论坛”,打造高端学术交流平台。

此刻,会场里已不再是“单人陈述”,而是此起彼伏的“接力”:你说“数字化监测”,我接“场景化体验”;你提“规划衔接”,我补“政策配套”……

在场的山东省副省长温暖接过话:“各位的建议,我们会逐条梳理,将‘龙山文化博物馆’‘古籍数字化平台’等纳入‘十四五’收尾的重点项目。”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省政协主席葛慧君表示,“要让深厚的文化自信‘日滋月益、生生不息’,就得坚持‘保护第一’‘活化利用’和‘守正创新’,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全省政协和政协委员要继续关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深耕人文沃土,积极建言献策,广泛凝聚共识,为开创新时代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作出积极贡献。”(记者 张文敬 雷蕾)

 

四川射洪市政协:让沉默的砾石“开口说话” 

2022年盛夏,一场暴雨冲刷着川中腹地的涪江之畔。在四川省射洪市香山镇梁陈村的工地上,施工人员意外发现了几块泛着岁月光泽的石片。这些看似普通的碎石,却在不经意间揭开了一段尘封20万年的远古记忆,桃花河遗址就此展露于世人面前。 

但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甫一面世,便面临着严峻考验:季节性洪水威胁、缺乏文物保护经费和措施、地方管理力量薄弱、村民在遗址区域肆意取土……怎么办? 

这一难题引起了射洪市政协委员们的高度关注。

“当时看到那些手斧、手镐、刮削器时,大家的眼睛都亮了!”原市政协委员赵小江至今仍记得初见遗址时的震撼。他深知,这些沉默的石头承载着中华文明起源的密码,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守护好这份人类共同的财富。他迅速协调相关部门,推动对桃花河遗址面临基本建设破坏的状况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同时,积极呼吁制定遗址保护专项规划,推动将文物保护的关键措施纳入地方文旅发展的整体框架,旨在从制度层面为远古文明遗存筑牢防线。

在得知桃花河遗址的重大发现后,市政协委员李俊便成了桃花河畔的“常客”——他积极参与到市政协组织的“同心共建现代化四川”射洪专项行动之委员大调研活动中,深入走访村民、请教专家、整理资料,于2023年年初提交了《目前最好的足彩app:桃花河旧石器遗址保护利用的建议》,提出的“系统规划、科技赋能、文旅融合”三大策略,引发强烈反响。

20245月,市政协主席会议视察调研桃花河遗址保护和利用工作。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委员们各抒己见,气氛热烈。李俊、李维佳、李仕奉等委员踊跃建言:“制定未来桃花河遗址保护和利用的合理规划,努力建设成集保护展示、考古发掘、研学社教、旅游休闲于一体的遗址公园。”“在遗址旁边建设展陈室,展示精品旧石器和动物化石,提升科普价值,促进活化利用。”“将遗址打造成科普教育基地,让考古成果惠及民众,同时也能带动射洪文旅产业发展。”……

这次调研座谈,成为桃花河遗址保护工作的转折点——会后,射洪市政府采纳委员建议,迅速行动,设立遗址保护专项资金,加快遗址保护设施建设。更令人欣喜的是,文旅部门开始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和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着手研究编制遗址公园旅游发展规划,让沉睡数万年的石器“活”起来。

如今,射洪已累计投入1200余万元用于桃花河遗址保护工程新增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扩建保护大棚4处共1500平方米,新建连接步道1400多米、木质栈道430多米、排水沟近500米;配合省考古院,创新打造位于遗址现场的小型陈列室,将600余件精品旧石器和动物化石按功能、时间等进行分类展示;成立射洪市考古工作站,投资439万元建成桃花河遗址考古研究所;完成《射洪市桃花河遗址公园旅游发展策划》编制工作,桃花河遗址已成为射洪一张新的文化名片。

从议政建言到保护实践,射洪市政协持续发力,让沉默的砾石真正“开口说话”,在保护与传承之间写下了履职尽责的生动注脚。桃花河遗址正逐渐褪去历史的尘埃,在新时代焕发出璀璨光芒。(记者 韩冬 通讯员 胡长天 杨孟桤)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目前最好的足彩app: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目前最好的足彩app: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